超越傳統非線性晶體:PP-Mg:SLT在寬譜頻率轉換中的優勢
PP-Mg:SLT(周期性極化摻鎂化學計量比鉭酸鋰)是通過周期性極化技術實現的準相位匹配非線性晶體。其鐵電疇周期結構允許在寬波段范圍內實現高效的頻率轉換。鎂摻雜顯著提高了晶體的抗光折變損傷閾值,使其能夠承受高功率激光照射。
Fan-out結構的設計特點
Fan-out結構采用梯度周期設計,沿晶體長度方向連續變化極化周期。這種設計使單一晶體能夠覆蓋更寬的相位匹配帶寬,特別適用于可調諧激光系統。與單一周期器件相比,Fan-out結構在轉換效率方面有所降低,但提供了更大的調諧靈活性和更寬的工作帶寬。
技術參數與性能特征
標準PP-Mg:SLT晶體厚度為0.4-1.0 mm,通光孔徑為5×11 mm。其工作波長范圍覆蓋紫外至中紅外區域(483-1255 nm),相位匹配溫度約為50°C。溫度調諧可實現±10 nm的波長偏移,為精確波長控制提供了額外的手段。
與其他非線性晶體的對比
與PPKTP(周期性極化磷酸鈦氧鉀)對比
損傷閾值:PP-Mg:SLT具有更高的抗光折變損傷能力,適用于更高功率應用
透明度范圍:PPKTP(0.35-4.5 μm)略窄于PP-Mg:SLT(0.28-5.5 μm)
導熱性:PPKTP的熱導率較高,有利于高平均功率應用
與PPLN(周期性極化鈮酸鋰)對比
抗光折變效應:Mg摻雜使SLT比傳統LN晶體具有更好的抗光折變性能
溫度敏感性:PPLN的溫度調諧靈敏度較高,需要更精確的溫度控制
成本效益:PPLN制備工藝更成熟,成本相對較低
與傳統雙折射相位匹配晶體(如LBO、BBO)對比
調諧特性:QPM晶體無需角度調諧,簡化了系統設計
非線性系數:PP-Mg:SLT的有效非線性系數較高,轉換效率更高
接受帶寬:QPM晶體具有更寬的接受帶寬,對激光線寬要求較低
主要應用領域
二次諧波產生(SHG)
PP-Mg:SLT可將近紅外激光高效轉換為可見光,輸出功率可達瓦級。其高損傷閾值支持高功率連續或脈沖激光操作,在激光顯示、光譜分析等領域有重要應用。
光學參量振蕩與放大(OPO/OPG)
晶體在OPO/OPG系統中作為非線性介質,可生成從可見光到中紅外的可調諧輸出。其寬調諧特性特別適用于光譜分析、環境監測和生物醫學成像等應用。
新型激光波長開發
Fan-out結構的寬帶特性使其成為測試新型激光波長可行性的理想平臺,在紫外至中紅外波段的原型設計中具有獨特優勢。
PPSLT-3-1.jpg" alt="ppslt晶體"/>
PP-Mg:SLT晶體通過準相位匹配技術和Fan-out結構設計,實現了高效率、寬調諧的頻率轉換。與其他非線性晶體相比,其在抗光折變能力、調諧便利性和損傷閾值方面具有明顯優勢,但在熱管理和成本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局限。隨著激光技術的不斷發展,PP-Mg:SLT將在量子光學、精密測量和醫療診斷等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。

CLBO晶體:深紫外激光的“光學心臟”

量子光,低溫晶體:PPKTP的優勢

超越傳統非線性晶體:PP-Mg:SLT在寬譜頻率轉換中的優勢

攻克灰跡效應難題的高性能非線性光學材料—HGTR KTP晶體

PP-MgSLT晶體如何實現高效全波段激光轉換

重塑光子糾纏:HP APKTP晶體如何開啟量子光源新紀元

PPKTP:量子光源的“心臟”——驅動未來技術的精密晶體

常溫條件下KTP晶體應用于1319nm激光三倍頻相位匹配角的測量

PPLN晶體1560nm激光倍頻過程的熱效應分析
